如何快速掌握结构化思维:15分钟让你告别信息混乱!!

你的位置:谁有亚博连接 > 新闻动态 > 如何快速掌握结构化思维:15分钟让你告别信息混乱!!
如何快速掌握结构化思维:15分钟让你告别信息混乱!!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8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'混沌之中见秩序,无序之中寻逻辑。'——巴菲特

先来看一个熟悉的场景:会议室里,小明和同事们激烈讨论着项目方案。但就在这种头脑风暴的亢奋氛围中,小明察觉出一个问题——这已经是第三次头脑风暴会议了。之前的好想法呢?那些令人激动的创意呢?都只停留在想法的阶段,最终石沉大海。

这些想法就像夜空中的星星,散布各处,看似美丽,却毫无章法。如果没有把这些信息结构化成一个个的星座,那么根本就记不住,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的价值。

前者的满天星星是无序的,后者的星座则是有序的。

因此,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,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没想法,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庞大并且无序的信息。

打一个比方:假设你只有10双鞋子,随便摆放就能很好地管理。

但假设你有10万双鞋子,管理方式的复杂度就会成倍提升——你需要进行分类放置,并对每双鞋子都进行索引,才能有效管理。

试着想像一下,如果你用管理10双鞋子的方式去管理10万双鞋子,结果会如何呢?

肯定会一团乱,对吧?

而这正是今天大部分人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所运用的方式,导致明明有这么多好点子,但却无能为力。

因此,他们需要一个管理好10万双鞋子的方式,这种方式就叫做结构化思维。

没错,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培养结构化的思维方式,只需掌握一个金字塔原理就够了。

什么是结构化思维?

简单来说,结构化就是一个把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。

举个例子:如果要你记住5000件物品的位置,你觉得能做到吗?

先别急着回答,我们来看一个例子:

假设你购买了一栋大房子,需要往里面放置大大小小5000件的居家用品,比如沙发、书本、牙刷等等。

你会选择下面的哪一种方式来把家具物品放置进去呢?

第一种:按照时间来放置。

比如先购买的衣服就在房间的最里面开始放置,明天放置书本,后天买了牙刷和牙膏后就紧挨着衣服放,这样直到房间全部放满。

第二种:按照功能区来放置。

比如书架上放书,洗漱台上放牙刷和牙膏,衣服放进衣橱里。

肯定会选择第二种对吧?

因为这样就算家里的物品有5000件以上,你都能准确地把它们找出来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使用第二种方式的话,会在你的心中构建出一个认知结构,所有的物品都会被分别放置在这个结构里的个别模块当中。

换句话说,就是这个认知结构把无序的5000件物品有序化,让你能够轻易地记得5000件物品的位置。

同样,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,常常需要被动接触大量的杂乱信息,而如果没有一个结构来把这些信息有序化,大脑就会因为信息过载而陷入当机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,因为已经蒙了。

那该怎么结构化这些信息呢?

只需要把这些信息都整合成一个金字塔结构,或者说是一个树状的结构,就能帮助你整理几乎大多数的信息内容。

而我将从三个角度开始,带你学会如何掌握金字塔的结构化方式。

结构化信息的三个关键步骤

1. 识别信息的层级思维

我发现很多人都会以为自己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同一层级的,但其实不是。

在面对大量信息时,第一件事要做的是识别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分层。

举一个会议中的例子:会议里的信息多数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:结论、理由和事实。

为了方便理解,简化成两点:关键信息(结论)和补充信息(细节)。

而在会议当中,大多数人的表达内容都会掺杂这两种信息,比如他们会说着说着就进入到过于细节的部分,导致整个会议不仅充斥着大量的无用信息,会议时间会严重超时,而且因为信息点过于零碎和无序(都在说细节),很容易让人不知道自己现在讨论到哪里了。

而当我们套用金字塔的结构化思维,对信息进行分层后,一切会变得不一样。

比方说,金字塔的顶端一定是关键信息,或者是结论,而结论的下层就是补充信息,也就是用来支持结论的理由和支持理由的事实。

换句话说,一个完整的信息应该由一个结论和若干的补充信息组合而成。

因此,在会议当中,参考这个结构就能很高效地在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结构,也能很快地发现谁的表达都是补充信息,没关键信息(简称没重点),或者是有关键信息但补充信息不足(不实际),就不会在会议当中被大量信息冲击得迷失自己。

当然,在其他场景当中,会有不同的分层,比如年度计划的结构分类就能分解成目标、项目、行动这三个层级。

换句话说,看到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,一些复杂的关系在脑中就会瞬间清晰起来。

2. 分解信息的分类思维

如果说识别出信息的层级是纵向的拆解金字塔的话,那么对信息进行分解和分类就是在横向的拆解金字塔。

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说过,分类这个思考活动是结构化思维的基本功,但做分类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?

先举一个例子:假设你需要对衣柜里的衣服进行分类,分成'春秋季服饰 ' 和'职业套装'合适吗?

答案是不合适的,为什么呢?

因为这种分类方式有重叠,有些衣服既可以是职业套装,也是春季服饰,而且这种分类方式还有遗漏,比如你刚好有一件夏天穿的休闲服,又该放哪里呢?

分类不对会导致整体结构过于不稳定,因此分类并不是随便做就行的,它有两个大前提,就是必须相互独立(没重叠)和完全穷尽(没遗漏),这两个前提也被叫做MECE法则。

简单来说,MECE法则就像是一把尺,让我们在进行信息分类的时候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分类清楚。

这里就直接来些干货,和大家分享一些分类技巧:

① 根据时间结构比如之前、现在、之后;早上、中午、晚上;或者是准备、执行、完毕。

② 根据要素结构所谓的要素就是一个整体拆分出来的要素,比如一个公司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部门,一间家的结构同样可以根据功能来进行拆分。

③ 根据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就是对一件事在权重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分类,比如根据手机的价格高低、性能上的强弱来进行分类排序等等。

当然,除了这些,也可也采用其他的一些分类技巧,比如:

④ 二分法简单来说,就是把一件事物分成黑白两个部分,比如在整理信息时,可以先分为需要和不需要,就能快速判断出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。

⑤ 矩阵法相信大家对'矩阵法'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,以前内容也有讲到过。简单来说就是用两个要素来构建出四个象限,比如时间管理当中的轻重缓急、营销战略中的SWOT,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矩阵分类法。

以上五个分类方式都是天然符合MECE法则的,但有一点要记住,永远都是先穷尽,再进行分类,这样才能做好分类。

3. 概况信息的归纳思维

在横向和纵向了解金字塔结构之后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需要做出概况,来串联所有分类后信息的点。

简单点理解,就是如何去概况信息来组装一个完整的金字塔,因为金字塔顶端的信息点普遍而言是需要涵盖整体的情况。

比如刚刚说过的站在金字塔顶端的'结论',就是一个从会议大量信息中概况出来的重点信息;

再比如另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'目标',也是概况了下面我们采用的所有项目。

而这个概况的行为就叫做归纳思维,整个归纳法概况的过程就是从金字塔底部开始,把所有的要素都进行归类,由下往上的推演过程。

或许有点绕,具体该怎么做呢?

我们可以用穆勒五法来帮助分类,其中一个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,也叫做求同法,也非常符合在《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》课程中李忠孝老师给出的两个不错的建议:

描述性概况:简单来说,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。比如分类、归案、推理,假设的共同点是什么?答案是:它们都是大脑的思考活动。

行动性概况:简单来说,就是这些事共同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。比如批判性思维、深度思维、洞察力,第一性原理的共同点在哪?答案是:它们都是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思考方式。

让结构化思维成为你的超级力量

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就是一个把信息从无序变成有序的过程,我们不需要掌握太过复杂的方式,只要掌握一个金字塔结构就够了。

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:

1. 识别信息的层级思维;2. 分解信息的分类思维;3. 概况信息的归纳思维。

就这样,下次在面对大量无序信息的时候,你就能快速把信息有序化,在别人还在一脸懵逼时,迅速地把信息有条理地整理出来,向他人展现出你超高的结构化思维。

记住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够掌控信息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。而结构化思维,就是你掌控信息的武器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当然,你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